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,好發50-60歲左右。由於腦內黑質細胞退化死亡,使「多巴胺」的神經傳導物質製造減少,引起運動功能異常。帕金森氏症主要是影響身體活動力,大部份患者思考及智力均是正常,但有部分患者會在疾病後期出現老年失智的症狀。
目前醫學界還無法研究出確切的發病原因。但就目前研究得知,帕金森氏症有10%是基因突變,90%原因不明。大多為原發性,與基因遺傳及環境有關,但不會傳染。
初期會出現身體異常抖動、僵硬、步態不穩、動作緩慢,說話的聲音愈來愈小、字也愈寫愈小,隨著多巴胺數量減少,症狀會愈來愈明顯,平衡感變差,走路還會跌倒。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是:震顫、肌肉僵直、行動遲緩及喪失平衡感。其中顫抖是帕金森氏症最常見的症狀。震顫在手部活動時減輕,靜止時則加重,顫抖多由一邊的手開始,出現手抖的同時,同一側肢體的動作也會變得不靈活且容易痠痛,由於身體及肌肉僵硬,使患者在行動時會感到有阻力,身體向前彎曲,頭部前傾,行走時步伐短促。此外,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臉部表情也會受影響,由於面部肌肉僵硬,因此臉部表情就會如同帶了面罩一樣,故有撲克臉之稱。症狀會隨時間而緩慢改變,並可能會越來越嚴重。
還有一種患者,走起路來行動相當緩慢,有些人的手還會微微顫抖,但他們不像帕金森氏症患者對多巴胺的藥物有良好的反應,所以臨床上稱之為「類帕金森氏症」。
目前仍無根治方法,但透過藥物、手術及其他輔助性治療,可以大大減緩症狀,讓患者能獨立生活,且大部分可享有正常壽命。除了配合規則服用藥物外,保持運動習慣可預防因肌肉僵硬引起的併發症;均衡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在醫學不斷進步下,治療帕金森氏症已有一定療效,若懷疑有帕金森氏症時,應及早接受診斷及治療,鼓勵參與病友團體間的活動,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,相信對於疾病惡化可以獲得延緩,甚至獲得較佳的生活品質。